你回答:不对。
而不是鼓励孩子:你把这个东西和圆球比一比,看它有什么不同?
也不是启发孩子:如果我这样傲慢地对你,你会不会难过?
保护孩子的好奇和疑问,就是呵护孩子的未来。
2、鼓励孩子失败,比助推孩子成功,更有意义。
“阿里巴巴成立的时候,没有钱,没有关系,没有资源,没有人相信我们可以成功。19年来,我们犯了无数错误,我们唯一做对的,就是Never give up。(永不放弃)”
马云说,教育孩子和创办企业,本质并无不同。现在孩子,最缺的就是挫折教育:遇到问题就放弃,碰见困难就求援,遭遇失败就轻生。
所有这一切,皆因没有激发自我的力量和智慧。
引导孩子,在体验中认知,在认知中解决,在解决中智慧,在智慧中自信,至关重要。
这是教育必不可少的过程。
3、不拔尖的孩子,比拔尖的孩子,更有魅力。
马云在创业论坛上谈到招聘秘诀时说,他面试过几万名年轻人,任何方面总是第一的孩子,进入社会和工作岗位后,表现得往往不如人意:狂妄自大,心胸狭隘,缺乏团队精神。
相反,那些各个方面都是中上等的孩子,会在岗位中给老板惊喜:
你批评他,他坦然接受。你表扬他,他很少骄傲。他容易和周围人打成一片,更有亲和力和领导力。
把孩子培养成名次总考第一,是容易的。难的是,即便不考第一,他也能接受自己热爱世界。
这是教育渡人的伟大使命。
4、有缺陷的孩子,可能比全面的孩子,走得更远。
谈到自己的成长经历时,马云说,他自幼喜欢英语,但对化学提不起兴趣,至今无法认全元素周期表。
中学时,化学老师曾恨铁不成钢地批评他。父母也为他严重偏科头疼。唯有他自己相信,高考固然重要,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喜爱,并做到极致。
凭借对英语的热爱,他被特招;凭借英语的优势,他做起翻译社;直至最后,创立商业帝国阿里巴巴。
接纳孩子的劣势和残缺,才能精进他的优势和特长。优秀的人并非样样俱全,而是死磕一技。
这是教育必须直面的选择。
5、欣赏对手的孩子,比欣赏自己的孩子,更有格局。
2018年5月,在母校杭州师大110周年的校庆上,马云谈到一个教育观点:欣赏自己,更要成就别人。
他说,一个格局大的人,懂得走自己的路,也懂得为别人铺路。
应试教育的狭隘在于,万人争过独木桥,不是我下桥就是你下桥。这容易培养出功利且妒忌的小人,很难培育出坦荡而豁达的君子。
纵观我们校园内的种种悲剧,无不证明了这个观点。
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。你是,别人也是。为人父母,要告诉孩子:做好你自己,也要有格局接受并欣赏对手。
这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。
6、熟读经典的孩子,比痴迷通俗的孩子,更加智慧。
马云在谈到当前教育的四大痛点时说,经典阅读的缺失,是教育最大的败笔。
他说,唯有经典才能填补智慧。近年来,我们的教育浮躁外求、急功近利的现象很严重。这导致我们会赚钱的精英不少,但有文化的大师匮乏。
中国文化的博大和精深,暗藏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魂魄。
熟读经典、厚积薄发的孩子,之所以走得更远更好,是因为他们从经典中觅得修行的重要。
这是当前教育亟需补上的一课。
浸润华夏圣贤经典,传播优秀传统文化,让每个孩子拥有智慧而美好的人生,也是“德行好少年”冬夏令营十八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。
在轻松、快乐、自然、喜悦的氛围中感受成长的神奇,爱上学习,以团队和个人风采展示、大型互动活动、圣地研学旅行、大型文艺汇演为活动特色,培养孩子的自信担当,点燃孩子的参与热情,触动孩子内心的成长,遇见本自具足的自己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